陈丙利:纸上得来终觉浅,功夫之外“真性情”


来源:陈丙利      时间:2020-02-08

古画精品皆有静穆之气,即便是石恪、梁疯子、徐渭及八大、担当之大写意画,俱有此气息也。今人知此者少矣,得此者更是寥寥无几,此乃社会商品经济和物质追求至上,精神匮乏所致。


1b071f7b61ec495699dd61bbdc2ecc2f.jpg

陈丙利

当今学院教育,难出精英。若出一二,必是学养厚、才情高、恒探究,且与其师作品相去甚远,而气息与古人相接,能耐的住寂寞、经受住物质诱惑,能用一生去追求中国画之最高境界者。

学古人书画,宜得其神气,遗其体貌,以心追之。

学画可从明清入手,但气格必追宋元。

106711519b704317ae3e9300396f540e.jpg

陈丙利

书画要阳刚大气,但不可剑拔弩张;需要秀润之气,但不可萎靡甜俗;可时见缺落,但不可刻意安排。此美好之气息需要养,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养,如养玉一般。要多读中国古典经、史、哲及诗词歌赋,放眼光、通画理、广胸怀,用勤奋和时间来打磨此玉石,方有可能使其绽放光彩。

道法自然,画亦法自然也。我们要从书本中来,到自然中去。

学画要耐得住寂寞,一定不能把钱看得太重,名和利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。

在寻找自己风格的时候,要向前贤看齐,也要和同时代的人比较一下。只有这样纵横比较后才可能找到自己在哪个点上。

55a8c75fe8e24c7780b5908814322c11.jpg

陈丙利

取法乎上者,自然会曲高和寡,在为人上,亦不会随波逐流。

常慕高隐逸士,三五知己,谈玄论道,游目骋怀。养浩然气,发真性情,以此为之书画,定入高格。

陆游当年教子作诗曾说:“功夫在诗外。”对画家来说,也是功夫在画外。白石老人晚年创作出大量的艺术精品,都源于其青壮年时以家乡为中心,五出五进,饱览沃游,再以其超人之才情,酝酿构思,运高超之笔墨表现其造化。而非天天伏案,笔耕不辍,在故纸堆里讨生活之结果。否则,何来齐白石。

学养,学养,既要会学,又要会养。

18a85de45e6c49c3b51477e3bbc276d1.jpg

陈丙利

真话,怕得罪人,可以不说;真画,可尽情的画,不用怕得罪自己。

“性情”就是秉性和才情,亦是悟性与感情。对于画家来说,没有“性情”,就不配做画家。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只在故纸堆里寻找艺术者,画得再像,也只为末流。探寻真正的艺术,要在故纸堆和大自然间来回奔波,不断历练,去芜存菁,方为上策。

e7589b156a854711afb8b6affe95908f.jpg

陈丙利